首 页
党建之窗
党建制度
党建理论
党建活动
两学一做
新闻资讯
本馆动态
行业新闻
通知公告
文物保护
政策法规
文物资源
保护利用
安全管理
民间收藏
非遗园地
政策法规
非遗名录
巴渝艺匠
传承基地
数字博物馆
虚拟漫游
民俗馆
古床馆
陈列展览
展览预告
常设展览
临时展览
藏品展示
三维欣赏
社会教育
志愿者之家
博物馆之友
流动博物馆
博物馆推介
主题活动
文化遗产宣传月
巴渝民俗展演
巴渝文化讲堂
我们的节日
学术研究
文博知识
资源共享
渝北文史
学术研讨
公众服务
参观指南
参观须知
开放时间
到馆路线
展厅分布
讲解预约
问卷调查
观众留言
文创产品
关于我们
本馆简介
机构设置
本馆大事记
联系我们
首页
非遗园地
非遗名录
政策法规
非遗名录
巴渝艺匠
传承基地
非遗名录
巴国阴米传统制作技艺
阴米的由来:据传,清代有一贫穷秀才进京科考,因家庭贫穷无盘缠费用,十分苦恼。后乡里邻居的帮助送来了一些自家种的粮食,作为路上的盘缠。聪明的母亲想了一个办法,把粮食煮熟然后阴干,吃时用开水泡上,这样就可以带走在路上吃。后来秀才做了官仍不忘母亲早年做的味道,觉得那是世上最好吃的食物。就让母亲把制做方法教给了自家的厨子,后在民间也广为流传,可算是阴米的锥形了。2016年6月16日巴国阴米被纳入重庆市第五
2018-09-30
华蓥高腔
华蓥高腔是流传于渝北区的一种民间山歌,已有几百年的历史,是当地一种自娱自乐的文化表现形式,代代相传。据《江北县志》记载,华蓥高腔在清朝时期已开始广为流传,以本地有名的王氏“家族”家谱考查,其传承也在两百年以上。2011年4月7日被纳入重庆市第三批市级传统音乐类别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据当地传说,康熙年间,康熙皇帝二十三子允祁来华蓥山游玩,当时没有娱乐节目,地方官员找来唱山歌的老百姓唱歌助兴。歌曲歌词
2018-09-28
渝北赵氏武术
赵氏武术的起源最早要追溯到巴渝武术,巴渝武术起源早,拳术种类多,文化内涵丰富。赵氏武术是巴渝武术的八大拳种派别之一,国民政府迁都重庆后,南北各地的武林高手云集巴渝地区,有力地推动了赵氏武术的发展。在2011年4月7日被纳入重庆市第三批市级传统体育、游艺杂技类别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赵氏武术强调练武时内气的修炼要讲究形体的结合,似快而慢,快慢相间,似柔而刚,刚柔相济,即内外兼修。讲究借力巧打、手脚轻快
2018-09-28
小河锣鼓
“小河锣鼓”是以大小唢呐、大锣、更锣、小钵、铛锣、马锣,小鼓、外加盆鼓等乐器组合而成的一种民间吹打乐。“小河锣鼓“历史渊源可上溯至明末清初。公元1647年,蒋姓、唐姓两姓世居的旺族在两条小河交汇处修建大湾场,邀约当地蒋家、唐家、罗家的三支民间吹打乐班,齐聚一堂轮番朝贺,因而得名“小河锣鼓”。信史可证,自生长于本地的蒋氏“家庭窝子乐班”家谱记载,以“工尺谱”和“啷当调”世代传承至今,到1916年出生
2017-05-16
1
Copyright © 渝北区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 重庆巴渝民俗博物馆版权所有
渝ICP备05005908号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双龙大道二支巷 邮编:401120 联系电话:023-67821596
本站访问量:
1796295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1316号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
欢迎关注官方微博
欢迎访问官方网站
×
观众留言
您的姓名
联系方式
您的建议
限 100 个字符 , 已输入
0
个字